釋義
“擒賊擒王”一計出自杜甫的詩: “挽弓當挽強, 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其意為: 摧毀敵人要集中力量打擊其要害。只有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 使敵人失去指揮, 陷于混亂, 才能徹底擊潰之。
案例
某校發(fā)現(xiàn)有幾位教師在搞傳銷活動, 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小A 搞得最歡。她們用連鎖的方式發(fā)展傳銷員, 并經(jīng)常召集外校教師, 聚集在辦公室里研究傳銷之道。在她們的積極活動下, 一時間校園里風氣大變:關心工作的人少了, 想掙大錢的人多了, 正常的教學秩序被打亂了。對此, 校領導認為: 在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不奇怪, 應以教育引導為主, 因而采取了較為溫和的教育方式。但是,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工作, 問題并未徹底解決。小A 繼續(xù)傳銷, 而且發(fā)展到自己私自換課、曠課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 為了遏制住這股傳銷之風,校領導班子經(jīng)研究決定: 第一步, 擒賊擒王,報上級機關批準, 將小A 除名。第二步, 宣傳國家有關傳銷的法規(guī)政策, 重申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第三步, 針對不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進行說服教育。第四步, 在青年教師中, 開展教學基本功大賽活動。此招一出, 校內(nèi)風氣果然大變: 曾經(jīng)追隨小A 的幾位教師紛紛找到校領導, 表示要接受教訓, 努力工作。學校又恢復了往日正常的教學秩序。
評析
在集體中存在各種非正式群體: 有有益型的, 有中間型的, 也有消極有害型的。在本案例中, 因傳銷而聚到一起的非正式群體, 為消極有害型群體。對這類群體的處理宜慎重。采取簡單拆散、禁止的方式, 無濟于事;而解決了??頭頭??的問題, 群體便不攻自破。該校管理者對此事的處理, 決策正確, 方法適當。此計提示我們: 處理問題, 要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矛盾, 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當然, 運用此計是有條件的, 一旦時過境遷, 原有之王被原有之卒??代替時, 管理者亦要隨之而變, 改變主攻方向, 方能百戰(zhàn)不殆。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 北京國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運維
京ICP備10030144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1502002811號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