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1年4月開始擔任教育助理,2013年12月,我又有了一個新的角色——責任督學。我們鎮(zhèn)域內的4所學校的門口公布了我的電話、照片、郵箱,還有經常性督導的八項內容。如今,掛牌督導已經實施三年了,時間、實踐讓我對責任督學這個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
■案例
從協助到監(jiān)督指導——
身上的責任重了
“教育助理”和“責任督學”,盡管工作內容有交叉,但就名稱而言,“助”是幫助、協助。而“責任督學”,“責”是第一位的,與“助”有天壤之別,責是分內的、必須的。
順義區(qū)掛牌督導工作在實踐中形成了“雙輪驅動”的工作模式,業(yè)務督學與行政督學工作目標一致,就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但在工作中各有側重、有機結合、團結協作。我們25名教育助理被聘為行政督學,其主要任務是規(guī)范辦學行為,協調政府、學校、社會,營造辦學環(huán)境。簡單說我們這一“輪”的主要職責就是對學校辦學環(huán)境和辦學行為的監(jiān)督與指導。
從“推著走”到“我要做”——
工作主動性提高了
2015年12月的一個下午,我經過轄區(qū)內的一所小學門口,正趕上放學高峰時段,學校負責安全的領導、2名保安,還有2名協警都在路口指揮疏導車輛和學生家長,但現場人、車聚集,場面“蔚為壯觀”。從校門口到路口大約有150米,南側是步行道,北側是機動車道,但我看到不時有學生走到機動車道,存在安全隱患。我忽然想起我家附近的一所學校門口安裝了防護欄,把人行道與機動車道隔開,提高安全性。我當時就想,校園周邊安全、學生交通安全都是責任督學的工作職責,是我分內的事,我也要向領導提出安裝防護欄建議,不能允許有安全隱患存在。
回到單位,我馬上找到主管教育的副鎮(zhèn)長,匯報情況,提出建議,得到了領導的支持,提醒我現在恰好年底,正是編制下一年度預算的時候,把這個列一項寫進2016年的預算申請。令人欣喜的是預算申請順利通過。此時,作為行政督學,我有一種莫大的成就感,只期待早一日安上護欄,學生更加安全。
從“摸著干”到有章可循——
工作更加規(guī)范有效了
教育助理以前也負責處理關于教育的投訴,但是因為沒有規(guī)范的處理程序,一般就是核實完情況予以協調,寫個回復也就宣告結束了?,F在有《順義區(qū)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問題處理程序》,我們按照程序處理問題,思路清楚,不走彎路。
轄區(qū)內的一所小學校門口與主路交叉口雖有斑馬線,但是沒有紅綠燈,過往車輛車速快不避讓;學校出口與輔路交叉口有斑馬線,輔路上有機動車道,但是沒有限速標識,也無減速帶或類似設施;學校出口原有的警示標識不明顯。該校有學生800多名,上、下學高峰時段,交通壓力大,安全隱患突出。學校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在高峰期安排保安和協警進行疏導;學校也教育學生向南繞行走望泉橋下紅綠燈,但是舍近求遠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價值選擇,所以橫穿馬路的學生和家長不在少數。發(fā)現此問題后,我與該校負責安全的領導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最終,使校門口的交通安全隱患徹底解決。
■反思
從“教育助理”到“責任督學”的華麗轉身,“轉”的不僅是“推著走”的狀態(tài),更是主動作為的積極心態(tài);“變”的也不止是稱謂,更是明確的職責、規(guī)范的程序和督導的有效。在鎮(zhèn)政府辦公這一特點也成為我們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優(yōu)勢。督學這個身份,“督”的也不僅是政府和學校,反過來“督”的也是自己,“督”自己永遠不丟教育人的情懷。(王艷芳 北京市順義區(qū)責任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