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教育生活的每一瞬間,都能幸福成長
一種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經過教育者經年的努力,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能在一片天地取得較大的反響和成就,猶如一棵大樹,長得枝繁葉茂,這是教育的幸事。
然而,把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移植到另外一片土地上,它是否還能服得水土、長得茁壯,則考驗著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規(guī)律,是否具有生生不息的教育力量。
在河南,有兩例全國知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以驕人的教育實績給了這一命題肯定的回答:一是江蘇泰興蔡林森校長將“洋思模式”成功帶入沁陽市永威學校,再掀昔日教改熱潮,成績斐然;另外就是河南濮陽的李慧軍校長將適度教育成功移植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再植適度教育的種子,滿園芳菲。
5月2日、3日,記者來到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深度感知適度教育下學校的蝶變,以及蝶變背后教育改革的多維實踐。
適度教育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哲學追問,是尋根適度教育思想的線索所在
因“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影響全國的河南教改實踐”的主題,記者專門研讀了李慧軍校長的著作《李慧軍與適度教育》,試圖讀出適度教育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哲學思考。
《中庸》中有句話,“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痹诶罨圮娍磥恚@句話中蘊含的道理就是“適度”。萬事萬物皆有度,講究“適度”才能恰到好處、保持最佳狀態(tài),才能和諧自然。
2007年8月,在擔任濮陽市實驗小學校長一年后,李慧軍針對小學教育階段普遍存在的教育“過度”“不及”“錯位”三大問題提出了適度教育。
改革者,大多是最先發(fā)現(xiàn)沉疴的人。早在2007年,適度教育者就發(fā)現(xiàn),在一些地方,凡是與考試有關的事情,都做得“過度”,與考試無關,跟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未來幸福有關的教育卻做得“不及”。追求功利,目中無人的教育導致了教育觀念、教育評價、教學方法等嚴重“錯位”。
到如今,近12年之后,再回頭看教育中的“過度”與“不及”現(xiàn)象依然存在。而適度教育倡導的,施教者順應生命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以一種發(fā)展的眼光、寬容的態(tài)度和期待的心態(tài),營造一種安全輕松、相互接納、健康和諧的教育氛圍,對受教者進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從而達到教育的本真狀態(tài),實現(xiàn)人的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依然在追尋者的前方。
記者發(fā)現(xiàn),適度教育自誕生以來,就作為科研課題被認真探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完善、充實、更新。從最初第一階段的“十一五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適度教育模式研究》到如今的《小學適度教育內涵與實踐研究》,適度教育走過了三個階段(2007年8月——2012年8月,適度教育模式研究階段;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從內涵到實踐深入提升階段;2016年12月至今,推廣普及階段)。
李慧軍在一篇文章中說,適度教育是對教育常識的回歸和復位,是認識、解釋和改造復雜教育的教育哲學,基本原則是順其自然、適當引導。
2012年8月,李慧軍調入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她和同事一起進行著課堂更生動、內涵更豐富的適度教育實踐。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將適度教育的理論體系構建為:一個核心理念——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就是要關注人的生命質量,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未來發(fā)展。四個核心策略——抑制過度教育,提升不及教育,調整錯位教育,發(fā)展綠色教育。六大操作原則:一是順其自然,適當引導;二是講究到位,及而不過;三是主張教育精細化,細節(jié)決定成敗;四是崇尚“根雕藝術”,反對拔苗助長;五是尊重差異,承認不同;六是面向全體學生,人人是星。
在適度教育實踐者眼中,“適度”不是為了尋找一個標準的“度”去放之四海,而是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施以不同的度,這才叫“適度”,即適度教育關鍵在“適”,差異在“度”。
正如顧明遠先生評價所說:“這是一個集參與性、主動性、專業(yè)性、實踐性、發(fā)展性、適度性于一體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研究,堅持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p>
適度教育的發(fā)展,引起了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的注意,在北師大舉辦李慧軍適度教育辦學思想研討會。這是全國首次為一所小學召開教育思想研討會。適度教育的內在價值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上萬名同行前來學習,李慧軍和她的團隊先后應邀到全國各地做學術報告130余場。
教育部原政策法規(guī)司副司長、研究員、教育學博士郭戈曾評價:“適度教育研究實現(xiàn)了學校實驗研究和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在做好中小學學校教育研究方面堪稱典范。”
李慧軍說自己也是適度教育的受益者
檢驗教育思想落地的兩個重要維度,就是看落實在課堂和課程中的程度,適度教育思想落到課堂上、課程中是什么樣子
一種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形成,不能樹完概念、立項課題就萬事大吉,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在教育發(fā)生的每時每刻、每個地方都有這一教育思想與主張的旨要體現(xiàn)。在學校教育陣地中,課堂尤其彰顯著學校教育的水準和品質。
2017年11月,濮陽市召開“適度教育內涵與實踐研究”課題成果推廣會,向全市推廣鋪開適度教育。會上,李慧軍校長帶領她的團隊從宏觀到微觀,高屋建瓴而又接地氣地匯報了適度教育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具體做法。
學校語文研究室劉秋娣主任介紹,在日常課堂教學教研層面,學校成立了校級學科研究共同體,下設五個研究共同體,圍繞“如何有效抑制課堂上教師過度的講解與分析,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展開研究。研討課、省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示范課、適度教育教改大課堂等都成了適度課堂的研究場、練兵場、實踐場。經過近5年的實踐研究,適度課堂教學范式基本形成,簡稱“三三三五教學法”。
以語文學科為例,課堂的基本理念是三重三實三度。(三重,即重過程、重閱讀、重積累。三實,即真實、樸實、扎實。三度,即語文課堂的寬度、厚度、溫度。)課堂教學五環(huán)節(jié)——測、讀、賞、展、寫。
5月3日上午,記者在一(6)班聽了一節(jié)語文課。語文教師王可蘭生動的課堂感染著每一個孩子。課堂上,“測、讀、賞、展、寫”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得自然舒展,師生自由靈動,盡顯適度帶給人的美感。
記者發(fā)現(xiàn),“三三三五教學法”并不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完整地照搬照做,而是根據(jù)學科特點、學情基礎等靈活掌握,做到教學法適合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學科、每一堂課。
在數(shù)學教師張芳娟的課堂上,記者發(fā)現(xiàn),課堂上小組合作探究意識強,孩子們積極踴躍并自覺地被老師帶入數(shù)學知識學習和數(shù)學素養(yǎng)訓練中,教師也在學生的激發(fā)之下,生成全新的教學設計,課堂真實而又生動。
劉秋娣告訴記者:有了三三三五教學法,一是提升了教師綜合素養(yǎng),讓課堂教學有法可依、優(yōu)于簡潔、目標清晰,易于課堂操作實踐,給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指南。以三三三五教學理念設計的優(yōu)質課,已經連續(xù)多年獲得市級優(yōu)質課一等獎。在第17屆優(yōu)質課大賽中,謝艷明老師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二是加強學生讀寫實踐,豐厚人文底蘊。三三三五教學法,把語文簡單到了讀和寫。學校近70%的老師能夠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年河南省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評比中榮獲了一等獎。2017年6月,學校對學生的閱讀量做了初步統(tǒng)計,五年級學生的閱讀量已經達到325.7萬字,遠遠超出課標中規(guī)定的145萬字。一(6)班的段逸然一學期寫了8本日記,四(2)班的李曼同學每學期堅持寫日記4萬字以上,4年下來,寫了近40萬字的日記。
在濮陽二實小,適度教育理念下的三三三五教學法,改變了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抑制了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象。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課堂,成就著綠色高效的課堂。
在與教師座談中,青年教師、一年級數(shù)學業(yè)務組長張會如告訴記者:“依照教學法上路快,有青藍工程跟著牛廣朝老師學教數(shù)學,有適度教育大講堂反復鍛煉,自己在幸運地成長著?!辟Z香菊、牛廣朝、管美玲、韓中華、張芳娟、王巧玲等老師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專業(yè)成長和職業(yè)幸福感。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在濮陽二實小,每一名音樂和美術教師都有自己的專用教室,他們可以和孩子自由地進行著自己的適度課堂,追求著適度的發(fā)展。
記者在《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核心素養(yǎng)課程體系》表里看到,學校將課程分為文化基礎課程(國家課程、跨學科整合課程、學科拓展課程、考試課程),社會參與課程(節(jié)假日序列化主題教育課程、研學之旅課程、主題性學習課程、社區(qū)志愿者課程、家校共育課程),自主發(fā)展課程(儒雅公民自主發(fā)展“六個一”導航課程、小公民修身課程、個性發(fā)展短期(近景)目標導航課程、爭當優(yōu)秀畢業(yè)生課程、入隊課程、校園社團活動課程、儒雅少年爭章達標課程、校本節(jié)課程)三大課程體系。
學校副校長吳守剛介紹,學校研發(fā)的校本課程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類,必修課面向全體、排進課程表、平均每班每周兩節(jié),選修課每周兩節(jié)。必修校本課程主要有:閱讀課、國學課、修身課、書法課。選修校本課程與師本課程、班本課程、特色社團活動結合,先后成立書法 、美術、足球、琵琶、古箏等42個學生社團,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學有特長搭建了平臺。每學期,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程的同時,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打亂班級甚至年級,自主選修其中的1—2門課程,上課時間是每周三、周五下午第三節(jié)活動課。
采訪中,記者通過仔細閱讀濮陽二實小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敘事資料,現(xiàn)場參觀儒雅的社團文化展示,感知著適度教育思想下扎實的落地策略、潤物無聲的教育文化熏染,帶給孩子們的全方位的引領與培養(yǎng)效果。
李慧軍說:“做適度教育,最大的收獲,是教師不但獲得專業(yè)的成長,而且真正體驗了職業(yè)的幸福;是學生不僅學得了知識,還收獲了生活的智慧;我自己也是適度教育的受益者?!?/p>
校園文化的適度,考驗教育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