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田野性、開放性、引領性、發(fā)展性”的理念,在發(fā)現(xiàn)、報道、推薦的基礎上,特認定10個成果為中國教師報2020年度課堂改革十大樣本。這是一次基于媒體視角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布,這些樣本學校的課堂改革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立場和素養(yǎng)本位,是可以借鑒的行動研究成果。
——————————————————
頒獎詞:十大樣本都站在了“立德樹人”的高位,重構課堂文化與技術因子。他們的實踐成果都攜帶著泥土的氣息,從課堂立意到流程優(yōu)化,再到教與學方式的轉型,每一個課堂樣態(tài)都以學習者為中心,指向了學生真實的學、完整的學、深度的學。無論是學校樣本還是區(qū)域樣本,他們都不斷迭代,建構了一個指向核心素養(yǎng)有效落地的課堂模型,都以“以一厘米之變”的精神繪制了一張“中國好課堂”的圖譜。
——————————————————
樣本1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率性教學”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率性教育”理念強調,小學要“保護天性、尊重個性,培養(yǎng)社會性”。在教學領域他們實施了“率性教學”改革,改變傳統(tǒng)教學“重演繹輕歸納”“重結果輕過程” 等傾向,實施“有過程的歸納教學”。他們發(fā)布了《率性教學論要》,使全校教師達成共識,形成行動的依據(jù),強調教學“有根源、有過程、有個性”,力主小學教學要注重“從特殊到一般,從個別現(xiàn)象抽象其共性,總結出一般結論,提出了率性教學的三組表征:情境具象,操作體驗,對話省思。
率性教學提出,教學的起點始于情境具象,始于個別個體的經驗。情境具象就是要教師有目的地對知識的情境還原到最初狀態(tài),將抽象的東西具象化呈現(xiàn)出來,讓學變得更容易。情境還原和具象都是教學的起點,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達到形式化、符號化、抽象化。
率性教學認為,課堂上快樂容易,有思考難。兒童的思考和對世界的認識離不開體驗,離不開操作,也離不開活動。對話省思體現(xiàn)了兒童哲學的核心要領,有過程的歸納教學,強調在共同體中學習,強調與自我、他人和文本的對話。有過程的歸納教學最終目的就是達到抽象的思、符號的思、想象的思、推理的思、論證的思、邏輯的思、哲學的思。
有過程的歸納教學的策略,即明確兒童學習的起點、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膶W習情境、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指導學生主動展開歸納。率性教學放大了兒童的學習過程,改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表面化現(xiàn)象,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樣本2 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學程研究”
學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致力于“學程研究”,提出了“新學程”概念。他們把新學程界定為“從課程重構到學程再造”的一個過程。學程再造指向兩點:一是從課程到課堂教學的完整表達和呈現(xiàn);二是觀察和研究學生學習的過程,或者說是學生自我和同伴建構的過程。
第一個層面學校做的工作,就是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基礎性課程),如《幸福語文》《幸福數(shù)學》《幸福英語》。適性課程(拓展性課程)進行生本化實施,指向個性化發(fā)展,如《公共選修課程》《自主選修課程》,再到主題課程(實踐性課程)如《超學科課程》《玉泉農場課程》等,強調的是直接經驗的獲得。
第二個層面是把學習過程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通過教學支架,通過提供“工具箱、資源包、腳手架”和“獨學、對學、群學”方式,把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發(fā)展思維、解決問題能力作為每一節(jié)課的目標,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和同伴建構。
一旦把每個學科的“學程再造”通過模型化、結構化表達出來,通過講解、觀摩、討論、內化、實踐,全體教師就能把學程實踐研究變成自覺的行為。2019-2020學年度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yōu)秀成果評選中,該校的《課程重構、學程再造——小學生高階思維水平發(fā)展的學程設計實踐研究》被評為一等獎。
樣本3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qū)龍泉實驗小學“跨學科學習”
核心素養(yǎng)如何實現(xiàn)教學轉化?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qū)龍泉實驗小學在既有改革的基礎上再出發(fā),通過“跨學科學習”把知識打包成生活,讓孩子在體驗、探究和表現(xiàn)中經歷真實學習和深度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學習,在生活中理解成長。
“跨學科學習”不是與學科學習對立,而是與各類學科課程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在學習方式上,他們以跨學科主題探究和學科探究為主,讓學生積極經歷生活實踐與學科實踐,發(fā)展學生理解力。他們借鑒逆向設計思路,嘗試將表現(xiàn)性任務、學科理解目標、學科核心概念等作為課程設計的重要改進點,努力將原來的“教學”設計變?yōu)閷W生的“學程”設計。他們以“主題”為學習范圍,“核心概念”“核心任務”等為線索和驅動,以教材的原生單元為基礎,整合課程資源和學習內容形成“大單元”,并圍繞核心問題展開探究,完成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一個個學習任務,將單元進行整體設計。
龍泉實驗小學建校四年來一直在探索“基于理解的教學”,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深刻變化,即學習的方式變了,學習的環(huán)境變了,課堂的組織結構變了,學習的評價方式變了。他們用一個個探究活動串起整個單元的學習,將學科知識巧妙融入主題單元學習中;他們把教減到最少,把卷面考試盡可能轉化為表現(xiàn)性評價,所有這些不是學習的點綴,而是龍泉學子的學習常態(tài)。
樣本4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個性化學習”
隨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如何打造基于“互聯(lián)網+”的智慧校園?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多年來一直關注學生個性化學習,在不同時期開展了不同領域的探索。從2014年學校自主研發(fā)基于移動終端的德育管理系統(tǒng),到2016年學校與樂課網合作推出樂課PAD智慧課堂,再到2018年成立浙江省首家“大數(shù)據(jù)教學支持中心,最終以“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背景下個性化學習”為實踐方向,并以數(shù)學習題講評課為切口展開探索。
學校打造了一套富有校本特色的“個性化學習體系”,同時規(guī)劃了“一冊一課一中心”。一冊即個性化學習手冊,包括學生版、教師版、管理版;一課為個性化習題講評課,包括學科類別、前測后測、過程探索;一中心為大數(shù)據(jù)教學支持中心,為學生提供自助指導,為教師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為學校提供評價依據(jù)。
同時,為了助推教師進行精準教學,學校經歷了四種課堂模式,從最初的單師模式到雙師模式、多師模式,直至現(xiàn)在的“1師+X生”模式,有效解決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訴求與教師資源的供求矛盾,讓學生助教體驗了從“會做”到“教會他人”的深層次學習。校長徐海龍說,這樣的探索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增進學生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廣泛、有遠見地追尋更有意義的學習。
樣本5 陜西省西安市慶安初級中學“思維型課堂”
從2010年開啟高效課堂改革,陜西省西安市慶安初級中學10年來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思維型課堂模式,建構了“課前自主生疑——課中互動解疑——課后拓展遷移”的課堂流程。
課堂上,從局部、點狀、封閉的分析性思維,變?yōu)檎w、系統(tǒng)、開放的結構化思維。多塊黑板的有效使用,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使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面批面改,提高了糾錯效率,養(yǎng)成了批判性思維。學校堅持分層教學,從導學案的編寫、課堂問題的設置到作業(yè)的布置,充分體現(xiàn)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尊重和愛,讓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學校還形成了側重點不同的新授課、訓練課、復習課、講評課等。同時分學段設計重點:初一年級重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初二年級重在分析問題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初三年級重在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還建立了“以學評教”的課堂評價系統(tǒng),提出能讓學生學會、會學的教師才是好教師、“學生學會、會學的課才是好課”。同時,抓住學生課堂活動的過程性評價、小組課堂參與的總結性評價、課堂教學常規(guī)評價,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成長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2017年,學校成為現(xiàn)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思維型教學實驗基地。
樣本6 湖南長沙金海教育集團:閃光課堂
讓每個生命閃光是長沙金海教育集團的教育哲學,是金海課改的邏輯起點。
金海教育集團構建了獨具特色的“151”閃光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涵蓋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段?!?51”閃光課堂的第一個“1”是指課前的“集智研備”,“5”是指課中教學模式的5步流程“導、學、展、點、測”,第二個“1”是指課后的“限時訓練”。建模讓金海集團的閃光課堂有據(jù)可依,尤其是讓一批青年教師迅速站穩(wěn)講臺,加速了他們的專業(yè)成長。
閃光課堂強調教師的學法指導,倡導學法指導“三要”,即一要思維方法,二要問題策略,三要具體可操。
10年來,閃光課堂不斷迭代升級,“閃光課堂操作指南”目前已經更新了6個版本。閃光課堂走過了建模階段后,主要是在細節(jié)處雕刻,在細節(jié)改進中不斷迭代,以微創(chuàng)新的方式推進閃光課堂向更深處邁進。比如專注力的養(yǎng)成,流程的再優(yōu)化與學程的細化,教學檢測和學科特色的體現(xiàn),整理的習慣養(yǎng)成等,其中整理習慣包括物品的整理、知識的整理、思維的整理和情緒的整理等。每一個細節(jié)的雕刻都代表著金海人課改的態(tài)度。
樣本7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杏東小學“五環(huán)整體化導學”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杏東小學“五環(huán)整體化導學”課堂模式是根據(jù)學科知識內容將學生“預習、上課、作業(yè)、復習、考試”五環(huán)學習統(tǒng)整為一個習得系統(tǒng),以單元“學習單”形式呈現(xiàn)。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以單元“學習單”為綱,引領學生通過個體自主學習、小組協(xié)同學習和全班整體學習的學科活動開展,經歷從感性到理性、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猜想到驗證、從習得到反思的過程,也就是“預習—上課—作業(yè)—復習—考試”統(tǒng)整后有結構、有邏輯的整體學習過程。
學校提出了5個習得活動要求:有準備進入課堂,即學生明確自己想要學習的新知識或學習方法,也就是做好“預習”。有方法自主學習,即每節(jié)課都要有“三步自學法”的經歷,即“閱讀—思考—表達”,這是個體學習的“作業(yè)”。有信心表達想法,表達可以先亮出自己的觀點,再用具體的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也可以先說事實,再歸納出自己的看法,這是小組協(xié)同學習的“作業(yè)”。有反思傾聽分享,傾聽同樣要能聽出他人表達的觀點和事實,聽不出要及時請教或質疑,最后選擇最優(yōu)觀點,這是全班整體學習的“作業(yè)”。有選擇積累收獲,對照自己想知道的新知識或學習方法,記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和感悟,這是“復習”和“考試”。
這樣的探索旨在讓學生從原來的“碎片化”學習走向“系統(tǒng)化”學習,讓教師以“螞蟻之眼”觀學生細微之變,以孩童之心體學生敏銳之思。
樣本8 河南省封丘縣建勛學?!叭备咝дn堂
10年前,河南省封丘縣建勛學校就開啟了高效課堂改革。學校秉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理念,倡導教師由“主演”變?yōu)椤皩а荨?,教學中以情趣問題切入,以問題探究為核心,以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掌握學習方法為目的,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拓展化、拓展生活化。
如今,在“學為中心”的高效課堂基礎上,學校探索形成了“生活化、體驗化、實物化”的“三化”高效課堂。在課堂上強調知識與生活相融合的體驗式學習,他們拓展了課堂的時空概念,注重營造課堂的環(huán)境、情境、心境,實現(xiàn)了“三境合一”境界。“三化”高效課堂注重學習目標和反饋的統(tǒng)一。尤其在反饋環(huán)節(jié),突出學一題、得一法、明一理、通一類的課堂價值,使得課堂的原有知識目標逐步升華,由原來的追求課堂效益變?yōu)閺娬{教學意義,把課堂學習的過程變成一個擴展思維、促進合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認識自己的過程。
同時,學校倡導教師“去除紅叉號”思維,擯棄“捉蟲子”行為,帶著欣賞的眼光看每一個孩子。每天的教師晨會,變過去的“反思會”為現(xiàn)在的“點贊會”,倡導教師做到“日行五一”,即每天送給學生一句寄語,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每天上一節(jié)好課,每天找學生談一次話,每天做一件好事。這樣的嘗試逐步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更好地反哺了課堂教學。
樣本9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數(shù)字化“思樂課堂”
基于當前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教育局提出了區(qū)域推進數(shù)字化“思樂課堂”的主張。“思”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思考與思維創(chuàng)新,“樂”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學得快樂、學得愉悅,由樂學到會學到好學、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進化過程?!八紭氛n堂”既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又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其思維培養(yǎng)結果(知識掌握)的高效是必然的,思維培養(yǎng)過程(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提升)的愉悅是自然的。
羅湖區(qū)的數(shù)字化推進策略即基于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針對課堂知識“內化至外化”的轉化過程,創(chuàng)設學習任務情境,為思維的發(fā)生提供條件,也為思維傾向中的情感元素注入樂趣、興趣等因子,從而促使思維過程持續(xù),為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和思維傾向(情感)的不斷優(yōu)化提供持續(xù)支持。
數(shù)字技術創(chuàng)設的學習任務情境、場景(圖片、視頻等),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和持續(xù);加上其網絡連接功能,能夠針對并適應個體的思維發(fā)展特征所展開個性化、精準化教學,很好地支持交流互動、即時反饋、過程跟蹤、終結評價、資源共享、智慧集聚等學習活動,促使學習事半功倍,學習不僅是高質高效的,而且是輕松愉悅的。
樣本10 江蘇省南通市“立學課堂”
江蘇省南通市提煉出以“立學課堂”范式引領區(qū)域課堂教學改革樣態(tài)。“立”體現(xiàn)為目標與結果,“學”為過程與方法,合起來有“在學中立”的意味?!傲W課堂”可以用三個教育隱喻詮釋:立人之學——課堂學習指向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立根之學——課堂學習有根,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炎黃子孫的情感底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回答“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立身之學——不是物質的而是意識的,課堂學習時精神上是立著的而非跪著的,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自主、理性、質疑,回答“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
立學課堂的實施是在2013年南通提出的“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12字操作策略基礎上,發(fā)展完善為“限教讓學”的調適策略、自主建構的活動策略、團隊合作的共學策略、踴躍展示的表達策略、案單導學的支架策略;操作工具由《南通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表》升級為《南通市中小學立學課堂評價表》,整體上完成了三大嬗變,即以效率為旨歸升級為以育人為旨歸,實踐層面升級為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學習觀由原來談知識建構到如今談應用與遷移。
作為區(qū)域課堂樣本,立學課堂在基層學校呈現(xiàn)了不同的樣態(tài),但其實質都是一次教育的回歸:回歸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來,回歸到培育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上來,回歸到“以生為本,學為中心”課堂教學理念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