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照片
【個人介紹】
張曉平,永吉實驗高中德育副校長。主管學校德育工作,在建設涌動著師生生命活力精神家園的辦學理念下,學校的德育工作有聲有色。如體育藝術節(jié)、心理健康節(jié)、校園足球賽、生命化班會課等等。
【參訓心得】
本次學習中,有很多位專家的課值得細細回味。例如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東北師范大學家庭與學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趙剛老師為大家精彩呈現(xiàn)了《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問題、對策》,具有絕對的高度。
高度之一,回答了“未來,怎么樣?”他提出十二點內容:“產(chǎn)業(yè)向分散式結構靠攏;人工智能時代來臨;虛擬現(xiàn)實無處不在;使用重于擁有;分享——隨時感受你的需要;屏讀后時代——人機感應;流動數(shù)據(jù)產(chǎn)生關聯(lián);重組——有價值的東西產(chǎn)生關聯(lián);跟蹤——數(shù)字使人生活更精確;過濾——個人再分配影響經(jīng)濟方式;提問比回答更具價值;一切都剛剛開始” 。這些題目我們看不懂多少,也證明了我們也看不懂未來多少。我們是教育者,教育的事業(yè)是指向未來的,但是我們卻不曾想過不曾知曉未來是個什么樣子,這讓我們如何能培養(yǎng)出走向未來的人才?我們中的多數(shù)成年人都是靠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在教育著走向未來的人們,如果不改變我們的觀念,怕是“失控”的結局來得更早了吧!趙教授在此做了一個有力量的提醒。
高度之二,直面中國的教育體制問題。中國的教育期許來自古代的“讀書——升官——發(fā)財”的傳統(tǒng),如今對學習成績的看中,對高考的熱戀,這是我們對教育的畸形理解。教育的真諦不在于大量的學習各方面的內容,也不是專心的學習某一方面的內容,而是你了解其他大概的東西時還對某一方面特別精通,中國教育的失敗在于大量學習各方面內容,抹殺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中美教育對比表共43項,分別從家長、學校、教師、學生各個相關對象,課程設置、目標、檢測、評價等實施步驟,假期、健康、安全、校外活動等不同角度來突顯差別,能找到差別就能有改進的機會,怕的是我們抱殘守缺。中西教育觀念的對比中更揭示了我們的問題和應對的策略,為我們今后的發(fā)展指出了方向。
高度之三,未來教育的走向。學校功能在衰弱,家庭功能在加強。家庭教育將在未來走向專業(yè)化。我國也早在2011年就有行為,通過劉延東給袁貴仁的信中,能看到信心和希望。目前,只要上網(wǎng)搜“家庭教育”四個字,鋪天蓋地信息無數(shù)。雖然魚龍混雜,但至少說明,我們這個時代有更多的人在關注著家庭教育,在探尋家庭教育的新方向。有意識,有行動,就會有改變。改變現(xiàn)狀,從我們自身做起,從我們下一分鐘做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 北京國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運維
京ICP備10030144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1502002811號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