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祁英,女,1973年出生,本科學歷,甘肅省渭源縣清源學區(qū)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培訓心得
在聆聽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長
2016年4月11日16日,我有幸參加了第一次全省督學能力提升培訓,我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為期一周的兼職督學培訓學習,使我受益匪淺。
4月12日上午我聆聽了甘肅省政府教育督導辦公室調(diào)研員、第八屆省政府督政專家、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的雷專平專家的講座。從他的講座中,我感悟到:督導的形勢與任務就是: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教育治理體系,加強教育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教育由“管理”走向“治理”的理念,一字之差,卻蘊含著重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明確“管理”與“治理”的區(qū)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治理結(jié)構(gòu),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
治理意味著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成員等主體之間的平等協(xié)商對話關系,是基于對教育共同的治理而言的。管辦評分離正是突破了單向管理的桎梏,由政府一方說了算的管理狀態(tài),變成多向互動、交流與對話。
使我懂的了:教育督導工作的重點就是: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管辦評分離的進程中,把握教育督導的職能定位,履行教育督導的工作職責,是教育督導工作的重點。
傳統(tǒng)模式是“政府管教育,政府辦教育、政府評價語”,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還當解說員,教育督導室與教育局一樣,也是政府管理教育的職能部門之一,形成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教育督導的工作模式和方式方法等,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在實施管辦評分離的進程中,要健全三項制度:具有中國特色教育管理制度、現(xiàn)代學校制度和教育評價制度,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在這三項制度體系中,教育督導部門該擔當什么職能?履行什么職責?發(fā)揮什么作用?是當今時代向教育督導人提出的新課題。
下午,我聆聽了國家督學,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楊國順和北京市教育學會評價與督導研究會秘書長鄭曉東兩位專家的講座,讓我感悟頗深。教育督導要正確引領中小學依法規(guī)范辦學的方向,如:
1. 對學?!S護教育公平中創(chuàng)新變革和轉(zhuǎn)型發(fā)展
2. 對校長——依法規(guī)范自主中思想引領和獨立精神
3. 對教師——促進專業(yè)發(fā)展中提升境界和學術(shù)自由
4. 對學生——快樂幸福學習中自主選擇和健康發(fā)展
還有:楊國順老師對督和導的講解,使我懂得:督:就是統(tǒng)帥、監(jiān)督、觀察;導:就是引導、疏通、開導。 督導:就像“警察+醫(yī)生”=依法履職及切問、把脈、開藥方,說的多好。
4月13日上午,我聆聽了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主任督學舒琦老師的講座,講座讓我們了解到芷江教育督導的經(jīng)驗和實踐智慧。他們的主要做法是是:加強組織領導,切實保障教育督導地位;探索評估監(jiān)測,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jù);強化督政意識,大力營造重教支教氛圍;發(fā)展掛牌督導,讓每一所學校都有進步。他們在辦學上,有自己的辦學思路,在教育上,有自己的真知灼見,他們可以說是“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講座也讓我明白:在進校進行督導工作時,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職責,要清楚什么話該說、什么事該做,為學校、為校長、為教師、為學生、為社會做好自己的服務,做個勤快人。勤快主要體現(xiàn)在“五勤”上:腿勤、眼勤、嘴勤、腦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多走入學校、走近教師與學生,準確掌握學校、教師、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了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為學校把脈,為教師參謀,為學生指路。眼勤,就是要多留心多觀察,了解真實的情況,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嘴勤,就是多問會問不盲目問,說該說的,沒把握的不亂說,和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多交流,做大家的貼心人,讓大家愿意和你說真心話;腦勤,要多分析多反思,想學校沒有想到的,想校長沒有想到的,想教師沒有想到的,使自己的工作更具實效性;手勤,就是要多記錄,多寫作,寫好督學日志,寫好工作記錄,寫好督學隨筆。用數(shù)據(jù)用事實來說明問題。找尋到原因,才能準確幫助指導,這些理念讓我懂得督學到底應該這樣督。
4月13日我們聆聽了蘭州草根專家包正平和王錦峰的發(fā)言,從中我感受到他們的督導方式及督學行為。
4月15日和16日,我們聆聽了鄭州市教育局督導辦公室主任劉維麗專家的講座。都使我受益匪淺。
一周的學習培訓辛苦并快樂著,這次培訓讓我對督學責任區(qū)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對三亞未來的督導工作有了更大的希望。相信通過這次專業(yè)的培訓,我們?nèi)齺喌呢熑味綄W們一定能夠把督導工作開展得更好,取得更大的實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 北京國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運維
京ICP備10030144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1502002811號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