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段時間在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平臺上的學習,我認真聽取了政治理論與黨性修養(yǎng)、改革發(fā)展與依法執(zhí)教等方面的講座,這是一次精神思想上的學習,一次信仰理念的洗禮,更是一次心靈深處的震撼。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在學生眼中,教師的“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我從事黨建工作、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社團建設、困難生幫扶以及隊伍建設等學生管理工作已有21年。作為輔導員隊伍的一員,對于如何肩負起立德樹人、育人育才的職責使命這一問題,我結合工作實際得出了以下思考。
一、以黨建思想為引領,轉變工作作風
“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這個道是馬克思主義之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道,是共產主義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應當緊跟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步伐,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些最新觀點、最新論斷,第一時間學習掌握并消化吸收,始終站在理論前沿、思想潮頭;教師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中解放出來,在學思踐悟中把新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要堅持黨建思想的引領作用,及時轉變工作作風。實際工作中處處蘊含著理論要求,教師要堅持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之中,讓青年學生更自覺地愛黨愛國愛人民,更好地肩負起職責使命。
二、以立德樹人為使命,推進鑄魂育人
立德樹人是攻堅戰(zhàn),更是持久戰(zhàn)。新時代對于教育工作者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的要求,要求教師把教書育人與提高修養(yǎng)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對于當前的教師來說,今天“德”的要求,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既是個人的私德,也是社會應具有的公德。為人師者要堅持以德性高標準完善自己,在授業(yè)的同時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在管理與教學中注入道德精神,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不僅要親身踐行,更要在學生管理中播撒思政教育的種子。
立德樹人在細節(jié)。立德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立德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開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立德要在把握好人生方向上下功夫,教育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
三、以開拓創(chuàng)新為己任,堅持與時俱進
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與時俱進的迫切要求。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緊盯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善學勤思,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思考和研究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善于鉆研新舉措,找準思想束縛“攔路石”。教師應當敢于打破主觀偏見以及陳舊觀念的束縛,要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教師應堅持將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改進創(chuàng)新相結合,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新方法;創(chuàng)新工作路徑,加強與學生網上互動交流,積極探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路徑和學風建設工作的新方法。“00”后大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批判意識,但辯證客觀的理性思維尚未成熟,虛擬情境下的符號互動讓當代大學生的特質更難把握。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融入學生,就要理解“00”后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抓好關鍵步驟、關鍵領域、關鍵工作,如心理疏導、輿論引導、學業(yè)輔導、就業(yè)指導等學生短期內需求較大的重點領域,開展教育引導,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恪守終身學習的職業(yè)守則,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拓展工作視野,努力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積極引導大學生在改革創(chuàng)新的大潮中展現青年新?lián)?、譜寫未來新篇章。
四、以求真務實為導向,立足崗位職責
要立足崗位,充分發(fā)揮輔導員的作用。要有輔導員的責任擔當,負重前行,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fā)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的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在日常工作中,要重點把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教育引導的方法和藝術;科學幫助學生解疑釋惑;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皡⑻熘荆赜衅涓?;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作為高校輔導員,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要強化擔當意識,對應做的事不推諉、不回避,銘記責任,敢于承擔責任,為學生真正辦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詮釋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與擔當。
五、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牢記教育使命
要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育使命,全面提升教育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切實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助力學生成長?!盀閹熣撸┙承囊灾逻h”,老師應當像工匠一樣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具備匠心精神,不斷打磨和錘煉自己的技藝,以便培育出理想信念堅定、道德品質高尚、知識水平較高、社會責任感強烈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要以爭當學生“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知識、仁愛之心。同時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遵循思政工作規(guī)律,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引導學生錘煉堅毅品格,增長文化知識,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奉獻祖國,將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在偉大的新時代中建功立業(yè)。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我們教師群體,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處的這個偉大時代所蘊含的偉大機遇,這個機遇既是國家的,也是學校的,更是每一位人民教師的。雖然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的道路是漫長的,但是我將積極踐行時代對教師提出的立德樹人新要求,以斗志昂揚的熱情、矢志不渝的毅力,扎扎實實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奉獻,走在學習理論的前沿,走在奮斗奉獻的前沿。以對教育事業(yè)的高度忠誠和滿腔熱忱,不負重托,激流勇進,在黨的指引下奮發(fā)有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作者系吉林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