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過在線學習黨的系列理論知識,包括十九屆六中全會、政治理論、黨史黨章黨紀、黨性修養(yǎng)等內容,使我經歷了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黨性教育,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教師黨員的角色定位和今后的人生坐標,受益良多。馬克思主義者是善于學習歷史的。毛澤東同志說過,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的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有認真研讀學習黨的百年歷史,才能明確初心使命,全心投身社會建設,才能發(fā)展國家、壯大國家、強盛國家。
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應當始終踐行這一初心和使命,把踐行初心使命和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立足當下,努力工作,甘于奉獻,只有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盡職履責,才是黨員的責任擔當。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教師黨員,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弘揚真理,撒下希冀,啟迪智慧,堅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職責。通過學習,就如何立足崗位,發(fā)揮一名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明確職責,強化使命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作為高校的一線教師,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努力將黨的偉大精神融入課程教學中,教育學生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信念。同時,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將青年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適應時代要求、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踐行每名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二、立德修身,練就過硬本領
教師從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升華人的事業(yè)。首先,教師必須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要時刻加強世界觀的改造,立德修身,用高尚的人格影響和教育學生。其次,每一名教師還應具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教學技能、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力爭從教師轉變成為教育家,從教育家轉變成為教育藝術家,增強教學的魅力和吸引力,給學生傳授前沿的科學知識、科學的研究方法,最深刻的人生啟迪。最后,黨員教師還必須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工作業(yè)績,要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在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工作中走在前列,將敢為人先的魄力與追求卓越的精神結合起來,不遺余力地為社會和國家發(fā)展貢獻力量。
三、甘于奉獻,牢固宗旨意識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只有清醒地意識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執(zhí)政地位的基礎,才能自覺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通過學習諸多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看到了他們身上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深為感動,也極為敬佩。反躬自省,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復雜問題和棘手問題,有時會急躁、懈怠甚至抱怨,這既是對自我要求的放松,也是宗旨意識不牢固的體現,也說明我離一名優(yōu)秀黨員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持續(xù)改進工作作風,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師之德,立足本職,牢記黨的教育宗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在不斷的自我革新中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付建波:吉林農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