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我校在2008開始學習“先學后教”課堂模式,2009年五年級、六年級推進新課堂模式。2012 年這種“先學后教”的課堂模式在我們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是我們學校教改的“先進個人”,自始自終我一直在探究著,摸索著,行動著,我深信“先學后教”絕對是先進的教學理念,具有高效的課堂效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暴露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為什么“先學后教”這種課堂模式在有些班級實行時卻沒有實效性?我一直在反思著,是不是我們有些教師在操作的時候急功近利?沒有深入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導致暫時的失敗就懷疑先學后教理念是錯的?學生的“學”應當怎么學才能高效?要讓學生學什么?通過什么方式才能確定學生的學后之“疑”和“惑”,從而實現(xiàn)“教”的目的性、有效性?筆者針對“先學后教”課堂模式在我校小學語文教學中凸現(xiàn)出來的某些誤區(qū)及提高有效性的對策分析如下。
摘 要:
先學后教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教師所編制的預習案就是老的教案;部分老師對學生預習理想化,認為學生已預習,上課只須做練習鞏固;還有老師不放心,學生預習了還向老的課堂那樣面面俱到,還有的老師認為所有課都實行先學后教。預習案的設計應該科學,講究實效;我們要教,不教學生不會,教了學生才會的東西;我們要教,但不是教師一言堂,是要學生參與,是要學生交流、討論;我們應將合作學習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合作;有些課不一定要先學后教,要看這堂課承載是什么。不斷反思自已的課堂,在誤區(qū)中反思,在反思中探尋其解決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先學后教 反思 誤區(qū) 對策 高效課堂
誤區(qū)之一:先學(預習)任務的簡單化
預習不僅是消除學生聽課障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指導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只是讓學生回去預習下一節(jié)內(nèi)容,每天每課時都套用這一形式式,說著同樣的話。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預習那也只能是走馬觀花,水中撈月。例如有的老師布置預習某篇課文的主人公是誰?第二天上課來問,好多學生還要翻教材。還有的老師布置學生回去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實際學生根本就不去認真地讀。這種假的“預習”,他們似乎了解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其實,由于他們沒有通過自已的思考去感受語文,就會失去了課堂上研究問題的熱情,失去了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所運用科學方法。更為可惜的是,由于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錯過了培養(yǎng)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百折不回的精神的機會,這種先學還不如不學。
對策:明確內(nèi)容,具體到點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要想達到好的效果,課前老師要明確預習內(nèi)容,要全面、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對應的預習目標,每一個預習目標都有具體的活動與檢測辦法,能充分體現(xiàn)一個目標一個活動,一個活動一個檢測的實施策略。在《三亞落日》第一課時筆者是這樣來設計的:
1.讀生字表中生字兩遍,在課文中用“——”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搖曳”“赤朱丹彤”“收斂”“悄然無聲”等詞語的意思。
2.讀課文兩遍,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直到讀流利為止。
3.讀完之后,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本預習案的設計優(yōu)點就是緊緊圍繞預習目標開展學習活動,能充分發(fā)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學生預習時教師要精心編擬預習案,讓學生對照預習案進行預習,這樣學生才能有目的,有方法,有效果完成預習任務。
誤區(qū)之二:學案編寫膚淺化
1.教師所編制的預習案教案化。教案的著眼點在于教師講什么和如何講,它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diào)的是“教”;學案的著眼點則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的是“學”。編寫學案需要教師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出發(fā),按照從易到難,從表面到本質(zhì),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有層次安排學習內(nèi)容。我們很多老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往往受到教學中思維定勢的影響,把教案的條框詳細化,就變成了所謂的“學案”。試想,這樣的學案,怎能擺脫“教授化”的影子,怎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的方案。
2.教師所編制的預習案練習化。有些教師認為“導學案”不過是教學內(nèi)容習題化,所以,他們在設計“學案”時沒有經(jīng)過認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內(nèi)容簡單地編織成一個個的習題,甚至機械照搬課本內(nèi)容,連編排順序都完全一樣,認為這就是“學案”。
看下面一位老師編寫《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第一課時的預習案。
1.看拼音寫詞語。
wú gū yǒu shǐyǒu zhōng hé shàn cán rěn
( ) ( ) ( ) ( )
2.用“——”劃出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數(shù)九(shǔ shù) 轉(zhuǎn)送( zhuǎn zhuàn ) 露馬腳(lòu lù )
無數(shù)( shǔ shù) 旋轉(zhuǎn)( zhuǎn zhuàn ) 稱心(chèn chēng)
3.初讀課文,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兩個日本女( )。聶將軍( ?。┛吹剿膫冢ā 。?,便馬上( ?。?。然后,又( ?。┑呐?,( )地問她叫什么名字。這個女孩叫美子,她( ?。┲皇遣煌5卣f( ?。?,( )……”
(2)日本人民稱聶榮臻將軍是( ?。?,是( ?。?。
教師如果按這樣的“學案”進行教學,必定會造成學生去抄課本,死記硬背教學內(nèi)容,簡單機械的尋找答案,整堂課就成了師生對答案的過程,根本無法實現(xiàn)“學案導學”教學的優(yōu)勢。
對策:精心編擬預習案
學案是學生學習方案的簡稱,學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生學習的重心前移,學案的基本方式是問題式導學,將知識問題化是學案導學的核心和關(guān)鍵。
學案是一份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自學提綱,因此,學案的成功與否關(guān)鍵看“問題的設置”是否成功。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能啟迪學生思維;要有梯度,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感悟文本。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梯度和思維的力度,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新性。問題的設置防止表面化,膚淺化。問題要具有針對性,要針對知識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真真切切、扎扎實實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問題難度的設置原則:就是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問題設置是編制學案的難點,要想設計好這些問題,老師本身要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要研究和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教師一定站在學生的角度,按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進行設置,從而達到引領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教材內(nèi)容。學案編制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點、小臺階”。在《在煙臺的?!愤@一課學案筆者是這樣設計問題的:
【通讀思考】
1.讀課文3—6自然段,按要求完成下面摘錄題(至少完成兩題)
①描寫春天海水的比喻句: 。句中把 比作 。
②描寫夏天海水的比喻句: 。句中把 比作 。
③描寫秋天的海的擬人句: 。由 、 等詞可以看出是擬人句。
2.除了上面的幾句,你還發(fā)現(xiàn)文中哪些修辭?讀一讀,在下面表格中填一填或在書上作些小批注。(也可以是你最喜歡的句子,寫寫你的感受)
3.細讀課文3、4、5自然段,看看每個季節(jié)描寫海時分別寫了哪些事物?試著用一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來形容這三個季節(jié)的海。
從設計的題目中可以感受到本學案就是引導學生看書解決問題。常言到:“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學習語文就是如此。雖然語文都是文學作品是很吸引人,但遠不如數(shù)學概念抽象,思維邏輯性強。怎樣讓學生預習進去呢?這就要教師考慮如何把知識設計成一些問題,如何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有方向地去閱讀教材,就不會感到索然無味。“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如何在預習案中設疑呢?在已有知識同新知識有聯(lián)系和差別的問題上尋疑;在容易忽視的問題上創(chuàng)疑;在容易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問題上置疑。帶著疑問,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深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和理解,解決了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在預習案中的設疑應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并經(jīng)深入思考或辯論之后能夠解決的,問題不應太難,也不應太簡單,而且這種方法也不能頻繁地使用,否則,容易使學生興趣下降,或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語文預習案的設計,還應該引導學生討論和練習,通過討論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澄清一些模糊認識,通過練習鞏固預習效果。教師為學生擬訂預習案,意在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并逐步過渡到在學完每節(jié)課后,學生能夠擬出本節(jié)課的思路,找出重難點,歸納出解決的方法并牢牢得掌握它。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會學知識,因此,預習案的設計應該科學,講究藝術(shù),講究實效。
誤區(qū)之三:合作交流形式化
1.合作學習全部化
上課教師預習案一發(fā),就讓學生小組討論,有些內(nèi)容學生閱讀課本就能掌握還討論,有些內(nèi)容因老師批改過留下記號學生經(jīng)思考能獨立解決還討論,這些內(nèi)容有必要合作嗎?我們應將合作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如果合作學習離開獨立學習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不能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有效功能。如果只有合作學習而缺乏獨立學習,長期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定喪失。
2.合作參與個別化
老師讓孩子們進行合作學習,既無組長帶領,組員也不知做什么,能干的孩子在小組里面發(fā)言特別積極,內(nèi)向的孩子從不發(fā)言,小組合作常是一兩個學生“獨霸講壇”。一些學生憑借優(yōu)良素質(zhì),在小組中扮演著核心人物,無形中他們剝奪了學困生的思考權(quán),發(fā)言權(quán),學習權(quán)。并且容易誤導部分學生靜坐觀虎斗,使得小組學習存在著參與機會“不平等”現(xiàn)象,導致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
3.合作參與放任化
在一些語文課堂中,你會發(fā)現(xiàn)老師在讓孩子們合作學習時目標不明,所提的問題沒有討論的價值,表面上學生七嘴八舌,課堂氣氛相當活。但靜下心來思考:學生到底學了些什么?完成了哪些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究竟如何?教師往往不知道。當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無所事事,或做自已的事,既不指導學生如何與小組中其他成員交流,也不監(jiān)控學生在小組中的交往活動,小組合作變成了說費話,聊天的好時機。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當一個學生發(fā)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課桌碰得咚咚響,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這種小組合作,很容易出現(xiàn)放任自流的現(xiàn)象。
對策:充分發(fā)揮合作的實效性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
1.有效地指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
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同時教師要明確學習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才能有的放矢。如引導學生學習《詹天佑》一文時,筆者牢牢把握了本節(jié)課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感嘆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新才能,我順勢引導學生:“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的?詹天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畫出有關(guān)的語句在小組里合作交流。”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結(jié)合文中敘述的有關(guān)語句,理清詹天佑是怎樣克服種種困難勘測線路的,同時也了解詹天佑卓越的才能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一明確目標的提出,能讓學生緊緊抓住要解決的問題,合理分工,開動腦筋,暢所欲言,發(fā)揮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成功地完成了讀書質(zhì)疑、合作釋疑、自主獲取知識的任務。
2.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索有機地結(jié)合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萬能的,它還應與其它學習方式有機結(jié)合,特別是與自主探索有機結(jié)合,才能發(fā)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應。因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空中樓閣,虛無縹緲。對于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內(nèi)容,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來解決。如在《負荊請罪》一文中,廉頗跟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討論,幫助學生體會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而進一步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怎樣從和諧自我走向和諧社會。
在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程中,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意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相互啟發(fā),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但是這種有著優(yōu)秀學習品質(zhì)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指導和長期的熏陶,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寬松愉悅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誤區(qū)之四:教師心態(tài)兩樣化
一、擔心化。怕學生沒預習、怕學生預習不到位,總擔心學生自學的效果,不相信學生,教師把學生自學的所有內(nèi)容不辭辛勞的全部重教一遍。這樣產(chǎn)生的后果是,學生會感覺預習是浪費,是白費,長期以往就會打擊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惡性循環(huán),最后導致先學后教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就失敗,那怎么能先學后教呢?很多老師容易進入這個誤區(qū),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放心化。認為學生已預習,不需要講。但實際上學生預習時對知識的理解會不到位,對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抓住本質(zhì)特征,忽視思想和方法,只憑預習一遍所形成的知識也不牢固,不夠深刻,思維能力得不到發(fā)展。
對策:講在關(guān)鍵處
我們要教,不教學生不會,教了學生才會的東西。我們要教,但不是教師一言堂,是要學生參與,是要學生交流、討論。老師的教要講到點子上,講在關(guān)鍵處。教師后教的內(nèi)容應是有針對性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自學的時候全面觀察學生的自學情況,準確了解學生自學的效果。要采用適當?shù)姆椒ò褜W生在自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發(fā)現(xiàn)的問題加以引導,使之和已有的知識表象加以融合,繼而融會貫通。要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已知處和難懂處,找準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和關(guān)鍵。圍繞著重點、難點和關(guān)鍵考慮需要講哪些話,提哪些問題,哪里要重點講,哪里要少講,哪里可以不講,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
教師要“講在關(guān)鍵處”,一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讓學生得到真正的啟發(fā),而不是以教代學;二是確保能夠騰出時間、空間讓學生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之中,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語文就是語文,教的目的是不教。語文作為基本的、最主要的思想活動和交流的工具,就更應該從教走向不教。這種教法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也能漸漸地會學了。學生的“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難”的獨立人格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得到科學的培養(yǎng)、鍛煉和提高。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真真切切、扎扎實實地引領學生品味語言、習得語言,讓學生真正經(jīng)歷語文。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它不應該只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應該是一個充滿色彩、充滿無限想象空間的知識的王國。針對小學語文“先學后教”課堂模式中凸現(xiàn)出來的某些誤區(qū),教師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先學后教”所秉持的各種理念,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反思自已的課堂,在誤區(qū)中反思,在反思中探尋其解決的策略。才能把語文課堂打造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理想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羅杰斯.對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的思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
[4]李昌官《對“先學后教”的理性批判》《人民教育》,2011.24
[5] 王坦著:《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學苑出版社,2001年
[6]鐘啟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2001年
[7]王凱、聶?。骸妒裁词怯行У暮献鲗W習》,《中國教師報》,2003年10月22日
[8]石曉熙、何文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人民教育》,2003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 北京國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運維
京ICP備10030144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1502002811號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