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說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這句話一直是我人生的座右銘。
從2005年開始我就在復興鎮(zhèn)中學擔任校長職務,2012年3月我調到汪清縣三中擔任副校長職務,2013年8月我又開始擔任汪清三中校長職務。可以說無論哪一時刻在哪所學校,我一直堅信,一所學校若是想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想創(chuàng)出自己的品牌,必須有一支素質高,專業(yè)過硬的教師隊伍,而帶出怎樣的隊伍完全取決于校長,因為 “校長是學校之魂”。
一個校長具有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時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使學校踏上健康發(fā)展之路,使全體教師在辦學理念這一校之魂的旗幟引領下闊步前行。對于我們汪清三中來說,師資力量薄弱,生源少,辦學條件差,但我們絕不為此而妄自菲薄,因為我覺得衡量一所學校的標準不是看你考上多少個重點高中的學生,你有哪些硬件,要從長遠的眼光審視,學生走出去之后會如何,這主要是看學生的發(fā)展以及學校的特色和辦學方向,這主要包括:學生是否有特長,教師是否有特點,學校是否有特色,校長是否有絕招兒。
作為校長而言,他應該是一個智慧的管理者,這種管理必須是一種具有決斷力又充滿人性化的管理。校長還應是一個善學的教育家,懂得如何去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隊伍,高效的管理學校。校長還必須會協(xié)調,能夠處理好上下級的關系,相關單位水利電力財政部門都應和諧。同時,校長還必須協(xié)調處理好家長與學校的關系。此外,校長還需協(xié)調好校內教職工之間的關系,構建一種團結進取的和諧氛圍。
單就校長本身而言,“校長”的角色不僅是學校共同體的領導者,學校事務的管理者,還應該是師生員工的教育者,組織文化的引領者,學校教育與管理的研究者。校長應該更多地從教育專業(yè)層面考慮領導、管理問題,深入地研究教育現(xiàn)象、探索教育規(guī)律,由此就會形成一個學習、研究、交流、表達的氛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
一、校長的先進教育思想,是搞好學校品牌建設的基礎
陶行知先生說:“校長是學校之魂”。這“魂”便是理念。一個校長具有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時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使學校踏上健康發(fā)展之路,使全體教師在辦學理念這一校之魂的旗幟引領下闊步前行。
首先我在全校教師中樹立一個共同的愿景和追求的目標,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形成氛圍,產生動力。
我們三中所確立的辦學理念是“以學生為本,全面發(fā)展,弘揚個性,為學生終生發(fā)展服務”,堅信“人人有才、人無全才、發(fā)掘潛能、人人成才”。充分利用學校教育教學的時空,挖掘學生潛能,保護他們的天性,發(fā)展他們的天賦,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我們確立的校風是依據(jù)辦學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精神狀態(tài)和作風,即“誠信、明理、勤奮、創(chuàng)新 ”。我們的校訓是“讀書改變命運、特長美麗人生”。由此衍生了“敬業(yè)、愛生、務實、民主”的教風和 “團結 、合作、勤學、善學”的學風。 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校風等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思想,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著每一個“三中人”,約束和規(guī)范著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體現(xiàn)了學校的風貌,得到了師生家長的認同,而且時刻激勵著學校的廣大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實現(xiàn)學校的辦學目標奮力前行。
課改的大風吹得經久不息,名校觀摩參觀的老師絡繹不絕,沒有哪一種理念能照抄照搬,每一所學校都應該找到適合它自己發(fā)展的路子。我們推崇建平中學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我們的師資力量不夠;我們欽羨衡水中學創(chuàng)造的奇跡,我們不忍把學生當做學習的工具;我們佩服杜郎口中學獨特的辦學理念,但是我們的實際和它不符。汪清三中可以在學習名校理念的基礎上,博采眾長,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那就是導學式小組合作探究模式。不管有多少人對我們非議,不管有多少老師不能接納這新的教學理念我們還是堅決的貫徹下去,在我們生源遠遠少于兄弟學校的形勢下,我們的中考成績競賽成績不比別人差,就說明了一個校長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和眼界,這樣才能引領全校師生。
二、校長的遠見卓識,是搞好學校的品牌建設的關鍵
較強的業(yè)務素質是時代的需要,是勝任校長工作的前提。“一校之長應是師者之師”。校長要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實踐,不斷構筑自身合理的知識結構,這樣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應手,才能成為內行校長。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樸素和厚道是我人格的底蘊,根植在我心靈深處的理念一直是學校是凈土,我來這里不是為了獲取什么,而是為了付出什么,為三中做了什么。我欣賞的是腳踏實地孜孜以求的實干作風,憎惡的是弄虛作假,阿諛奉承的行為。為此在學校工作中我提醒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分得清事情的主和次、本和末、源和流、重和輕,善于抓根本、抓大事,這樣才能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紛而不亂,把學校事業(yè)推向前進。
我重點抓德育建設和課堂效率,因為我知道教育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生存之本。我們注重校本教研,發(fā)揮教研組的作用,舉辦公開課,優(yōu)質課,示范課,推門課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也多派教師走出去學習培訓,借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藝術性和課堂效果。每學期期末對于專任教師都要進行業(yè)務考試,結合本學科的內容和特點,檢測教師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促動了教師主動學習的欲望,于教育教學很有幫助。不僅如此,我們狠抓國培教育和繼續(xù)教育的網絡學習,負責此項工作的教導主任會布置給老師任務,寫出聽課的心得和體會,并以學科為單位,由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成員交流視頻學習心得,就某一專家的講座開展座談活動,這樣的硬性管理都起到了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作用。一直相信一所學校發(fā)展的怎么樣關鍵看你有怎樣的隊伍,而帶隊伍的領導者必須有前瞻性和創(chuàng)造性,唯有這樣才能從各個方面提升教師的能力。
三、校長的人才戰(zhàn)略,是搞好學校品牌建設的保障
對于校長的“領導”,不在于如何去“管”人,而在于如何去“影響”人,讓教師“主動”地做他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校長的職責應該定位在“引領”和“指導”上,并由此充分發(fā)揮其他干部和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校長領導的一種理念。當然也包括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引領”教職員工努力工作、用心工作、快樂工作,“指導”教職員工科學工作、用腦工作、有效工作。
一個學校絕對不能藏龍臥虎,是龍就得讓它騰,是虎就得讓它躍。對校長來說,發(fā)現(xiàn)不了人才,還可以說是水平問題。而浪費人才就是品質問題了。正確地使用人才,必須有一個好體制。這個體制包括用崇高的理想激勵人才,用宏大的事業(yè)凝聚人才,用合理的待遇獎勵人才,用深厚的感情留住人才。這樣的體制建立了,學校的人才隊伍建設才有根本保證。
校長管理學校,除了人性化管理,還要靠規(guī)章制度來保障。做一任校長,留給學校的最好“禮物”之一,就是一整套規(guī)章制度。校長和規(guī)章制度建設的最佳關系,就是校長的辦學思想都外化在所建立的規(guī)章制度之中了。哈佛大學榮譽校長陸登庭說得好:“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種明確的辦學理念,一套系統(tǒng)的制度和機制。所以現(xiàn)在即使沒有校長,哈佛一樣可以正常運轉。”“制度建設搞得好,校長就不僅當?shù)煤茫耶數(shù)貌焕邸?rdquo;“無為而治”才是最好的“治”,這也就是校長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校長的校園文化意識,是搞好學校品牌建設的著力點
校長的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實現(xiàn)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的智力支持與能力指導。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校長有一精辟的斷言:“校長必須具備一名教師所具備的一切素質,一校之長應是師者之杰 ”。
我認為,校長要努力把教師隊伍建成一個利益、情感、事業(yè)一致的生命共同體,一個有共同價值觀和愿景的學習型團體,使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為了增強廣大教師的內驅力,學校組織開展了許多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文化活動。
首先是塑師魂活動,通過學習人文教育讀本以及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引領全校教師見賢思齊,查找不足,讓不朽的 “師魂”永遠伴隨著教師的成長,使良好的師德成為教師進步的發(fā)動機和助推器。
其次引領教師把在讀書中提高、在筆耕中成長作為自身成長的重要基礎,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正如溫家寶總理指出的:“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我們始終把全體教師的讀書反思活動作為必修課來抓。為了能讓老師們讀到有用的書,學校購進了大量的有關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等方面的經驗匯編、國內外知名教育家論著等。為了讓大家對讀書感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沒時間學到擠時間學,我們搞讀書筆記展評,開展心得體會交流,撰寫我與書的故事進行征文比賽,看誰的書讀的多、觀念新、分析問題準、解決問題有策略,不斷把讀書活動引向深入。通過上述活動形成了濃郁的群體學習氛圍,老師們被感染和熏陶,講學習、講研究、講爭鳴,由自主、自發(fā),提升到自覺、自為,把學習作為習慣、工作和生活的行為蔚然成風。
要求老師做到這樣,我個人也必須注重在心靈根植文化的種子。本學期我閱讀了大量的專業(yè)書籍,廣泛涉獵了文學方面的書籍,就如在校長培訓平臺中所聽的專家課一樣,一個校長若是具備了文化的根性就是給心靈植入了香水。走進三中,樓梯的踏步上都是《論語》《弟子規(guī)》《學記》中的名言,這濃濃的文化氛圍怎么會不對我的老師和學生起促動作用呢?
五、校長的人格魅力,是搞好學校品牌建設的催化劑
都說德行配位,我盡量每日三省吾身,把“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作為人生的信條。要求自己起到榜樣作用,能夠潛移默化影響教師,以此來促進教師順從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我要求自己凡事既要謙虛謹慎,又要堅信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隨波逐流。要尊重教職員工,重視他們的呼聲和要求,要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在今年的人事安排中 ,許多老師都在看我是不是任人唯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一碗水端平,認真傾聽每一位教師的心聲,學校各項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
當老師們看到我有一顆公平公正的心,看到我不勢力,不諂媚,尤其在人事安排中看到我對待和自己叫板的老教師是那么謙恭,認識到了善良和寬容的美麗。我在大會上不止一次要求全體教師注重修為心靈,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把那些人性當中丑陋的東西都給它慢慢消除校,不要勾心斗角爾虞我詐,要靜下心來專研業(yè)務才有可能當名師,才能塑名生,我們也才有可能創(chuàng)名校。
不僅如此,我還認為作為校長應以個人的魅力征服教師,要有人情味,懂得關懷,這樣才會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效果。為此在對內對外交往中,我時刻充滿信心,妥善解決一切問題 。 注意自己的舉止,對人恭敬禮貌,相互間交談時注意對方的心理特征和性格愛好,認真對待每一次交往,給社會公眾和教職員工留下良好的印象。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校風校貌有了很大改觀。
我很喜歡佛家的一句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最好的境界是放下,作為一個校長千萬不要想著自己是誰,是多少人之上的校長,要想著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教育者, 人生的使命是為了完美教育,有了一顆平凡心,專心于教育事業(yè),就能很好的對教師起到引領作用,從而使教師的隊伍建設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