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考、全縣統(tǒng)考傳來喜訊:我校九年級186人參考,78人上省實驗中學錄取分數(shù)線,上線率達41.9%,其中32人升東安一中A類班、3人考取免費師范生,何雄鷹等6位教師所教學科成績名列全縣鄉(xiāng)鎮(zhèn)場中學第一名;七八年級期末縣統(tǒng)考,科平分、全科及格率、及格率、優(yōu)秀率四項綜合排名均居全縣鄉(xiāng)鎮(zhèn)場中學第一名;七年級王海斌等3位教師,八年級蔣金晶等4位教師所教學科成績均名列全縣鄉(xiāng)鎮(zhèn)場中學第一名。何雄鷹、王海斌、蔣榮軍、蔣金晶、伍菊芳、唐立華等6位教師所教學科成績,排全縣第一名。
面對點滴成績,我們深深體位到:
一、弘揚“兩氣”是立校之本
“兩氣”:“正氣”、“人氣”,一所學校“正氣”要足、要強,“人氣”要興、要旺,“兩氣”是立校之本。
1.學校校風要正、教風要正、學風要正。在“正”字上,我們做到:(1)領導率先垂范,校長及班子成員帶頭上課,上主課,人人都有分管班級,分管學科,如校長親自抓教學,分管數(shù)學,三位副校長分別管化學、生物、歷史,教導主任分管語文,政教主任分管英語,總務主任分管體育,教導副主任分管政治,工會、團隊分管物理、地理,深入教學一線,深入課堂聽課、評課,了解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深入教研組參加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集體備課,互相聽課、評課,互相交流,鉆研教材,探討教法,要求九年級復習課教師必須集體備課,預先搞好導學案,上完課后,歸納總結,寫好課后札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獎懲、績效考核、評先評優(yōu)領導與分管學科分管班級掛鉤,領導帶頭抓教學,對教師觸動很大,領導的工作作風正,校風、教風自然正。(2)凡事要公正、公平、一碗水端平,我們做到:獎勵辦法、規(guī)章制度、績效考核、評先評優(yōu)、津補貼、福利待遇等涉及到教師切身利益的事一定要公正、公平、公開、透明,張榜公布、人人皆知,不讓干事的人吃虧,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有能力的人吃虧,讓不事、會來事的人沒有話語權,沒有地位,讓會干事,能干事的人有待遇、有地位、有榮譽,領導教師一視同仁,在蘆中待遇最好的是班主任、干事多、干得好的教師,校長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俗話說:錢多錢少不很重要,關鍵是分配公不公。這樣就極大了調動了廣大教工的積極性,使人人工作有勁頭,事業(yè)有奔頭,待遇有甜頭,做人有地位。我們每年評先評優(yōu),推薦立功人員、明星教師,憑本事說話,全體教工評選,充分民主,這樣我們評出來的人選,令大家心悅誠服,無異議,絕沒有上訪的事發(fā)生。(3)我們抓學風、正考風,抓考風促學風,有了好的考風,必有好的學風,我校無論小考、月考、中考、統(tǒng)考,我們都認真對待,不絲毫馬虎,選認真負責的人監(jiān)考、閱卷,允許查卷,出差錯責任追究,罰款、扣考核分絕不含糊。條件允許,我們把學生拉到操場、禮堂考。今年中考、縣統(tǒng)考,縣巡視員樊地生、歐吉清老師說:“我巡視了16年的中考,蘆中考紀考風最好”。監(jiān)考員大盛中學,端橋鋪中學老師評價說:蘆中考風實在好,學生有禮貌、守規(guī)矩。
2.分管教育的蘇建華副縣長到我校檢查指導工作高度評價我校:蘆中辦學條件不怎樣,看起來破破爛爛,但人氣旺,教師上課干勁足,學風好??箲?zhàn)時期的延安,條件艱苦,環(huán)境惡劣,但人氣旺,有為有志青年人人向往。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大學需要的是大師,而不是大樓,這都是說明一個學校“人氣”的重要性。我們在建立“人氣”方面:(1)堅持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把學校當成教師、學生的幸福樂園??茖W發(fā)展觀強調學校的和諧,良好的合作是學校工作的基礎——合作就是天堂,良好的人際關系,科學地撥動師生的心弦,條件再好,人際關系不好,老師就會人心思走,條件差一點,人際關系好,人心思留。學校人事調動,資料表明,有90%的人是人際關系。我們關心教師,去年為全校教工體檢,建立教師健康檔案,花了1.4萬元。重大節(jié)日,我們全體教師共同慶祝,如我們元旦會餐、黨員慶祝建黨90周年紅色旅游,教工生病我們看望慰問。校長、學校領導不定時走訪教師;與教師談心、交心、溝通,為困難教工排憂解難。關注青年教師成長,關心中年教師的實際困難,關愛老年教師的身體健康。“仁者無敵”,學校校長、領導要特別處理好與自己有不同意見和有個性的老師的關系,有不同意見的同事,有個性的人大多是有本事的人,虛心聽取不同意見,保護好有個性的老師、關心他們,團結他們,“團結好人干實事,團結能人干大事,團結小人不壞事”此話不無道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心齊泰山移。(2)關愛學生對學生要有沒有缺點只有特點的眼光,不求個人個個成功,但求人人成才,我校唐翠萍老師當留守學生的代理媽媽,人稱“媽媽老師”。周際球老師每天為學生燒開水,退休老師唐良銅老先生每年秋季開學對七年級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我們還聯(lián)系社會企業(yè)家支助特困學生,企業(yè)家夏榮清、魏遠松分別支助唐悅、王紅亮,從初中開始直到大學畢業(yè)。學校為九年級畢業(yè)班學生提供營養(yǎng)餐,每天一人一個雞蛋,每期校內評選明星學生、縣明星學生、省三好學生,上榜公示,關注學生成長,讓優(yōu)秀學生有成就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號召全校學生向明星學生學習,每年中考前夕,我們召開畢業(yè)班學生誓師大會,在紅色橫幅上簽名留念,對他們進行前途理想教育。離校時我們召開畢業(yè)生送別會,師生代表發(fā)言,效果是80%以上學生流淚。我校這個大家庭人際關系和諧、融洽。
二、培養(yǎng)“兩心”是強校之魂
“兩心”:責任心、事業(yè)心。
1.責任心教育:培養(yǎng)崇高的社會責任意識。
教育其實是一種責任,教育作為一項國家事業(yè),理應為為國家、社會、公眾利益服務,一個對社會經(jīng)真正有用的人才應該首先是一個有著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責任心作為一切美德的基礎和出發(fā)點,是人類理性與良知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學校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核心和起點。
我校責任心教育一直堅持以低起點為原則,采用日常化的責任教育方式使師生在平時的工作、學習、生活和為人處事的實踐中樹立“學校榮譽,我們責任”思想,以教育的真實性來增強其實效性。具體工作表現(xiàn)在(1)培養(yǎng)教師的責任心,以三愛(愛職業(yè)、愛學生、愛學校)為基點,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為人民辦人民滿意教育,關心愛護學生,維護學校榮譽,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在社會上、老百姓心中的知名度。我校有一大批愛崗敬業(yè)的名師,如唐翠萍、周際球、王艷秀、何雄鷹、蔣榮軍、王海斌、蔣金晶等,他們的工作已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許多家長把子女送到我校讀書,可以說是奔著這些老師來的,有的還要指定放在哪個班、哪個老師教。教師有了責任心,自覺工作,工作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不覺得累,雙休日管理留守學生,犧牲休息時間不覺得辛苦,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找學生談心,不厭其煩。社會上的小痞子進校騷擾學校,只要有人發(fā)現(xiàn),一聲號令,全員出動,把小痞子追得屁滾尿流,從此再不敢到學校滋事。他們說,蘆中來不得,老師“蠻顯火”,地上的垃圾有人主動拾,開關有人關,水龍頭壞了,有人主動報告。學校取得了好的成績,老師個人獲得的榮譽,大家奔走相告,歡欣鼓舞,學校工作存在什么問題,當面指出,大家共同查找原因,尋求最佳解決辦法。學校的管理正在逐步由“人治到制度管理,向文化治校,以人為本管理“提升。學校的各項工作做到“有秩序”和“程序化”。(2)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我校通過入學教育,升旗講話,主題班會,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每年一次的學生評教議教活動,增進了學生權利和管理主體意識,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廣大學生對學校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深深體會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并感受到享受權利和承擔責任的甘苦,個別教師在教室抽煙、用手機,學生會善意提醒。食堂伙食問題,有學生直接找校長提,外來人員在校內亂丟垃圾,有學生會制止,并主動清掃。對人有禮貌,遇到老師、長輩學生會主動打招呼問好。周際球老師所教的學生,個人是主人,成立學生“自管會”,民主選舉產生,具有否決權,班上學生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一人管一事,培養(yǎng)學生的小主人思想,增強學生的責任心。
2.事業(yè)心:把職業(yè)當成事業(yè),在追求事業(yè)成功過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事業(yè)有成”是一個人一生的最高追求,是人生價值的最高境界,人在環(huán)境中最大的壓力不是金錢、住房等物質方面的,主要是人的才能不能盡情的發(fā)揮,受到壓抑。我校在用人、工作分配上,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特色,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施展才華,能力施展最大化,讓每個人都有成就感。讓每個人都能得到事業(yè)成功的滿足,事業(yè)成功的滿足感比物質獎勵更有效果,物質獎勵是外部獎勵,讓每個人充分發(fā)揮其才能是內部獎勵,調動內驅力,外部獎勵是領導“要我干”,內部獎勵是自我內心的滿足“我要干”,如復員軍人李軍桐,讓他管政教;王立國57歲,工作扎實,睡眠少,當宿管員;張寧為人正直,當伙食管理員;際球、周永龍、周善純組織管理能力強,班級管理經(jīng)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每人當兩個班班主任,他們的工作很辛苦,但快樂著、幸福著。
雖然,以“兩氣、兩心”為核心的教育實踐,我們已經(jīng)成效初顯,但是前進的確道路卻絕對不會就此止步,我們繼續(xù)秉承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超越自我,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 北京國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運維
京ICP備10030144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1502002811號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