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有幸聆聽傳奇校長張斌利的精彩報告——《讀書——打好教師職業(yè)生活底色》。張校長從自己的職業(yè)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娓娓道來,暢談自己、同伴和學校的發(fā)展軌跡,詮釋“讀《論語》打造精神特區(qū)”的學習與發(fā)展理念,描繪了半部《論語》下的“五不”校園:不為分數(shù)教,贏得了高分數(shù);不考核教師,贏得了和諧的團隊;不設班主任,贏得了優(yōu)質(zhì)的管理;不檢查教案,贏得了教師的成長空間;不檢查作業(yè),贏得了彼此的尊重。給我啟發(fā),促我思考,讀書、學習是教師職業(yè)生活幸福的源泉。張校長的講座,讓我獲得了一生難得的知識財富,受益非淺,感悟頗多。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nóng)村小學,走在新課程改革的路上,從新課程理念的建構,到校本教材的編寫,到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再到對教學和學生的評價等等,這許許多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們?nèi)?chuàng)造、去研究,扎實推進 “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校本教學研究”。
校本教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通過教師的個體反思、群體協(xié)作和專業(yè)引領促進教師不斷向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的方向發(fā)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因此,作為一校之長,必須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真正走進校本教研,高度重視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設及其實施。
一、校長要成為“校本教研”的組織者
“校本教研”是一項復雜工程,涉及全校每一位教師,要把每一個教師引領到“校本教研”活動之中,就需要精心組織,校長責無旁要成為“首席校本組織者”。這是由于校長在學校的地位所決定的。一般說來,校長所說的話容易引起教師的注意和重視,所組織的各種活動,容易被教師所接受。所以,校長要把每一個教師組織到“校本教研”的一個組織之中。領導全校教師緊緊圍繞課改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
二、校長要成為“校本教研”的保障者
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要以一定資源為保證。這里說的資源包括兩類:一是有形資源,如圖書、雜志、電腦、資金等;二是無形資源。有些資源教師自己是無法獲得的,只能靠校長提供,校長必須向教師提供“校本教研”所需要的資源。為教師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排憂解難,為教師提供人文關懷,使他們身心愉悅,信心倍增地去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如為教師提供培訓進修機會等。我校每年積極爭取主管部門支持,選派多名教師外出參加培訓。此外,還要為教師提供“校本教研”所需要的時間等,只有這樣,“校本教研”才能落到實處。
三、校長要才成為“校本教研”的引領者
要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教師必須正確地掌握研究的方向、研究的課題、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理論……。實事求是地說,目前的多數(shù)教師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在這種情況下,要開展“校本研究”,校長僅僅提出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早就說過:“校長手里不應該拿著鞭子,而應該舉著旗幟,走在前面”。開展“校本教研”更應該如此。校長必須與教師共同參與“校本研究”,要親自主持,全程參與課題研究,走在前面,同時還要指導教師。我校校長、分管校長、教導主任每人都至少主持一項縣級以上課題研究,其中“程序評價,自主參與”教學實驗、探究性學習研究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模式與策略研究等三項課題是安徽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
四、校長要成為“校本教研”的激勵者
“校本教研”作為教師的群體活動,要想使之持續(xù)地開展下去,必須以強有力的動力為基礎。所以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校長要不斷地給教師提供動力。學校先后建立了校本教研評價制度、校本教研獎勵制度,目的是為了激勵每一位教師持之以恒地開展“校本研究”活動。如對積極參加“校本教研”,取得優(yōu)秀效果的教師給予“三優(yōu)”激勵,即優(yōu)先評優(yōu)、優(yōu)先晉級、優(yōu)厚待遇,這樣,有利于調(diào)動教師參加“校本教研”的積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 北京國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運維
京ICP備10030144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1502002811號
版權所有 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